杨承锋(右)
法制周报·新湖南见习记者 杜巧巧
通讯员 杨玲
“小怡,我有点不敢往你家那个方向去了。每次经过你家附近,我都不敢抬头,一种负罪感油然而生……”这是株洲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杨承锋在侦破“17年前凶杀案”后,写给当时年仅8岁被害女孩小怡的一封信。
信中,杨承锋告诉逝去的小怡:“十七年,正义虽然迟到,但从不曾缺席。”而在这起大案尘埃落定的背后,是他作为一名老刑侦不变的从警初心和惩凶除恶的决心。今年58岁的杨承锋曾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获得过“公安部二级英模”、湖南省“十杰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今年2月,他又名列全国“平安之星”。
13年追踪线索抓获杀人凶手
2003年9月29日凌晨,家住株洲市石峰区的陈某洲回家后,发现妻子陈某华以及年仅8岁的女儿小怡被残忍杀害在家中,家中血迹斑斑,一片狼藉。
案发后,省市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联合专案组全力开展侦破。虽然穷尽一切手段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侦破工作仍未取得有效突破。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案成为了一起烙记在株洲市公安局几代刑侦人心里的命案积案。
2007年,杨承锋接过了侦破该案的接力棒,当他看到血迹斑斑的案卷时下定决心:“我退休前一定要将这个案子破了。”他坚信只要肯坚持,犯罪嫌疑人终会有浮出水面的时候。他带领专案组民警不断缩小侦查范围,逐一排查可疑人员。为了找到线索,他和一批又一批的专案组成员到了广东、浙江等地,组织民警问询过成千上万的群众,案卷和相关地图一直摆在他办公桌的案头,他常会拿出来分析琢磨一遍,寻找是否有新的发现。
2020年,通过对案件信息的整合梳理,借助刑事科技的力量,专案组在7月12日将居住在天元区某小区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某一举抓获。案件侦破后,专案组民警为拿下这件多年积案长舒了一口气,杨承锋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作为侦查员,破案之后的他应如释重负,但受害家庭的父亲已因病去世了,“那种失落的心情,我不知道和谁说,于是给小怡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告慰他们一家”。
当他再读起此信时,这个两鬓斑白的老警察湿了眼眶。“昨夜黄昏阴沉沉,拂晓扶窗现彩虹,天佑我辈彰神勇,哪有妖孽不显形。”这是杨承锋在案件侦破后作的打油诗,坚信正义不会缺席,把每个案件当重点案件去突破,是他刻在骨血里的坚持与执着。
“他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师父”
2020年10月,有群众报案,称茶陵一男子2014年失踪,怀疑其被妻子与黑恶势力合谋杀害。通过报案人提供的男子信息与公安机关无名尸体信息核准后证实,该男子尸体于2015年5月30日在衡东县洣水河被发现,当时尸体广发公告无人认领且身体无伤痕,被作为无名尸体录入系统。
由于有其他工作任务在身,时任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的王德胜有些许犹豫,这个案件是否属于我们分管,会不会耽误现有的工作进度?“茶陵男子在衡东被发现死亡,是自杀、他杀还是意外失足溺水?”“为什么失踪这么多年,家人却没有报案?”一系列的疑问出现在杨承锋脑海中。
据调查,2015年国庆节,死者女儿结婚前一天还收到父亲不来参加婚礼的短信,死者弟弟2016年元月还收到过哥哥的借钱短信,所以家人都认为死者一直在外务工。当这些信息汇总到杨承锋的案件信息库中,他推断出嫌疑人很可能是死者的妻子,便果断立案。
由于案发时间久远,案件现场证据查找困难,很多侦查人员犯了难,杨承锋指令大家“抠细节”,即使没有科技手段的辅助,也要用传统手段破案。他带领办案人员一条条信息分析,一个个环节核实,先从死者可能落水的地方判定,再到茶陵至衡东可能的路线分析,一步步查清了死者的妻子伙同情夫将丈夫谋害并抛尸的整个犯罪过程。不久,2名犯罪嫌疑人归案。杨承锋用10天时间带队将这起时隔5年的案件侦破了。
“当我还在纠结这个案件是否该管的时候,他已经在思考怎么破案了。”王德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局的大部分刑侦民警都要喊杨政委一声师傅,他用他的担当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刑侦课,我以他为豪!”
■记者手记
用行动诠释人民警察的
初心与使命
从警40年来,杨承锋带队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用自己一腔赤诚诠释着一名警察的一生。
聊起过往的办案经历,这个年过半百的老警察对每个经手案件的侦破过程如数家珍。几乎所有警种都有涉足的他多年来深耕在一线,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人民警察的初心与使命。谈到对警察的理解,他说:“警察如果不能保护人民,那就对不起这一身警服。”
责编:万丹
来源:法制周报